智能响应公众服务 构建“AI智囊团”
目前,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以 下简称智慧水务院)已完成 DeepSeek、 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形成 能够覆盖文本对话、深度推理、图像识 别能力的水务大模型体系。据介绍,智 慧水务 院 从 网 络 安 全、数 据 安 全、隐 私安全、内容安全出发,以“模型本地 化、数据不出域、内容严把控”为原则 筑牢大模型安全防线。 在日常处理“接诉即办”工作时, 业务人员选中诉求内容,AI助手即刻启 动检索程序。这个植入了数万条历史回 复资料的智能系统,如同经验丰富的顾问,能从海量案例中筛选出最贴近当前 诉求的答复供工作人员参考。与之相对 应的,曾经需要人工翻查档案的复杂流 程,如今在AI的强力加持下,被压缩至 分秒之间。在面对京通取水户的政策咨 询时,水务大模型不仅能帮忙查询最新 数据,还提供政策解读、流程推荐、法 规提醒等便民服务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提供的不仅是 模板化的文字,也是努力向专业化建议 靠拢,既符合水务规范,又兼顾人性化 表达。这一项项功能,正成为便民服务 背后的“AI智囊团”。
高效处理基础工作 打造“专业知识库”
在 公文 处 理 领 域 ,水 务 OA 系 统 的 公 文 智 能 校 正 模 块 ,不 仅 能 捕 捉 “的”“地”“得”等不规范使用,更能 识别专业术语的不准确表述。相比通用 型AI工具,这个吸收过水务工作报告、 规划方案等专业文档的小助手,展现出 了更精准的逻辑架构能力——在智能写 作模块中,输入基础信息就能生成结构 清晰的PPT框架以供参考。软件技术研 究所副主管李昊透露,随着更多内部资 料的持续输入,AI产出的内容会越来越 接近水务工作者的思维模式。 到了防汛抗旱的实战场景,大模型的未来价值也相当可观。依托水务大模 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话查询实时雨 情数据。“大模型并不会自己去查询实 时数据,我们通过自研算法打通了大模 型与水务大数据中心,解决了大模型数 据时效性短板问题。”李昊介绍,如今 向水务大模型询问“海淀上个月降雨情 况”“门头沟去年7月降雨量”等问题, 系统即能精准反馈结果。在检索防汛资 料时,系统可以从海量信息中定位到专 题段落——从历史汛情报告到水库调度 规程,超过百万字的行业资料构成了AI的 “专业知识库”。
双轨策略动态更新 喂养“水务大模型”
“智慧水务1.0阶段,我们完成了物 联网感知平台、水务大数据中心等基础 建设,相当于给城市水系统装上了‘感 知触角’。”李昊介绍,基于水务大模型 的本地化部署应用深入推进,这套“神 经系统”可以尝试探索更多智能研判功 能,做到自动拆解任务、调用模型、提供 应对建议等。随着未来更多场景应用的 开发与上线,可以支撑防汛指挥调度和 风险研判。 李 昊 介 绍,这 套 系 统 的“认 知 能 力”基于对过去案例的学习,虽然“博 学”,但其判断力仍存在边界。由于模型 基于逐字推算生成内容,可能产生“虚 构式回答”,对内容产生误判和曲解。另 一挑战在于知识更新滞后——模型训练完成后其知识库便“冻结”了,想要继续 进化,就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的“养 料”。为此,团队采用双轨更新策略:一 方面对接联网检索功能,借助搜索引擎 补充最新资讯;另一方面业务部门及时 上传文件至本地知识库,相当于为AI配 备动态更新的“水务百科”。 “当前最大瓶颈还是如何让大模型把 水务专业知识学懂、学透、学精。就像刚 入职的新人需要不断学习,目前水务各单 位都在积极提供资料。”李昊介绍,目前 正在持续往系统里“喂”各种文档图纸等 资料。但即便如此,所有AI生成的技术 报告仍需人工复核数据源头,“毕竟在众 多容错率极低的行业领域,智能的系统 仍需要专业人员的最终把关。”
量身定制模型部署 适配“物联感知网”
在模型部 署策 略 上,智 慧 水 务 院 坚持“场景适配”原则,结合不同业务 场景选定最合适的模型类型和参数。 “我们不会盲目选择勉强能跑起来的 ‘大’模 型,而是 选 择 能 更 好 支 撑 更 多人使 用的‘中’模 型。”李 昊 指出, 目前水务大模型应用的关键还是取 决于 数 据是 否充 足、应 用设 计是 否完 善,还 未 到 达 模 型能 力 瓶 颈,所以 这 种“量体裁衣”的选择,不仅优化了硬 件资源 投 入,也 为技 术迭 代预留了弹 性空间。 城市水务智慧化的核心支撑在于立 体感知网络与数据中枢的协同构建。当 前全市已经建成涵盖5510个监测点的物联感知体系,其中2196个自然循环监测 点重点监测水位、流量、雨量等自然水 文要素;3314个社会循环监测点覆盖取 水计量、农村污水等民生关键环节,形 成覆盖“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监管 闭环。实时监测的数据持续向水务大数 据中心汇聚,目前已集成涵盖14.6亿条 结构化数据,833万项文档、图片等非结 构化资料的数据“海洋”。 在这场水务智能化变革中,每场雨、 每口井、每条信息都可以帮助AI“积累” 治水智慧。市水务部门将不断推陈出新, 推进智慧水务有序发展,让这座城市的 “水务大脑”进化得更智慧、更聪明。 文/记者 杨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