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委领导班子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几名得力人员随同水厂相关工人对10眼水源井进行了全天候的蹲守检测,得出的结论令人失望------并不是水厂人员懈怠失职,而是水源井里实在没有多少水可抽!
当时全县城的供水系统是这样的:分布在县城周边的水源井共有10眼,用水泵抽上水后送至位于庐医山山脚下的水厂,水厂再二次加压将水送至庐医山半山腰的高位水池,利用高位水池和县城的自然高差将水送至各个用户。
水源井的出水情况很不乐观。根据检测,由于城区一代贫水,位于城南区域的1号井、2号井、4号井已经处于枯竭状态,只有近几年内陆续投入使用的大口径的深井还算可以,但日出水量也非常有限。分别为3号井——170立方左右,5号井—9号井合计850立方左右,10号井(位于河后村西)——180立方左右。合计下来,7眼井日总出水量约1200立方。
可是,当时资料显示,城市用水需求量为3000立方/日。1200立方和3000立方,供需矛盾显而易见!
而且,水源井的出水量正在日渐减少!
而且,居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
还有严重的,是我们的供水部门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隐性问题!这些问题是:
1. 水厂没有专用供电线路,每遇停电立即停水,无任何保证;
2. 水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饮用水标准。例如标准为: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不得大于3个/升,而潞城自来水检测下来为7个/升;
3. 没有加氯消毒工艺;
4. 供水布局呈树枝状,且管径在 Φ100--- Φ200毫米之间,配水能力低,水头损失严重;
5. 水厂的供水设施简陋陈旧,急需更新改造。
以上诸多因素造成吃水紧张供水断流,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潞城的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县城各个工商企业的经济发展。
调查结论是:必须对现有的县城供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造。
正当我们为县城供水改造的水源和资金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长治市辛安引水工程”被列为山西省一九八五年的重点工程之一,并将于1985年6月20日正式开工!
这个消息无疑给潞城县的供水改造带来了最大的最好的机遇!因为,辛安泉,就在距离潞城县城24公里的西流村东漳河滩,就在潞城境内;而且,长治辛安引水线路就路经潞城水厂!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潞城的机遇何其好也!
经过和长治市辛安引水工程指挥部请示并多次协商,指挥部于1985年8月22日以68号函答复潞城建委:“按照设计任务书水量分配,同意给潞城县7000立方/ 日的水量,望按此规划考虑城市管网等设计工作”。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么好的机遇千万不能错过!潞城县的领导们高度重视,马上于1985年7月1日成立了“潞城县承建长治辛安引水工程指挥部”,用以协调、解决沿线用地赔偿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而且立即责成潞城建委联系山西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潞城县的自然条件、供水现状、用水规划、管网布局、投资概算以及水厂的设施设备,进行普查摸底,并根据7000立方/日的供水标准,尽快编制“潞城县县城供水系统改造工程计划任务书”。
从1985年8月开始进行调查测量、计算绘制,直到1986年4月,“潞城县县城供水系统改造工程计划任务书”编制完成并同时将计划上报有关部门。
很快,潞城县的供水改造计划,即得到长治市计委、长治市财政局、长治市城建局的同意,并发文列入长治市1986年城市维护建设费基建计划。与此同时,山西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也加班加点完成了水厂相关设施的施工图设计、管网布局、平差测算和总体概算。
供水改造工程由潞城建委全面统筹安排、县水厂负责具体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内,潞城建委抽调了十名中坚力量,同水厂的职工一起同甘共苦、日夜奋战在各条施工线上。为了和长治辛安引水工程同步,让潞城人民早日吃上甘甜的泉水,参加供水改造工程攻坚战的人员,不论白天黑夜、也不论刮风下雨,没人计较过什么条件什么报酬,也没人埋怨过苦和累。如今退休在家的武根俊先生说,那个时候,总是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在催促着自己,好像不去工地看看心里就不踏实似的。特别是水厂冯王科经理,更是把这个工程看作是自己家盖房子一样。除了每天在工地上操劳,他几乎没有在晚上十二点以前睡过觉。他说,不掌握施工进度、不对明天的工作有个安排、不想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我怎么能睡的着呢?
1987年11月,天气已经很冷了,负责两座1000立方蓄水池浇注任务的县建筑公司的工人们,为了保证质量混凝土不留施工缝,他们采用三班倒连续施工的作业流程,硬是一鼓作气用几台搅拌机,人工喂料、平车运输、人工浇捣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现在我们几个亲历者一起回忆起那个场面,仍然感慨万千: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商品混凝土,劳动强度特别大,可是大家的心劲怎么就那么大呢?!
潞城县的供水改造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事,除了县领导们的重视以外,潞城的各个相关部门均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做出了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像计委、财政局、土地局、电业局、水利局、城关镇以及城郊各村。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利益,为了加快目标的实现,可以说空前团结并全部做到了尽心尽力。
1986年8月——1987年12月,一年半的时间,潞城县供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累计完成;
1. 沿城市道路铺设环形管网7.29公里,全部为 Φ100毫米——Φ400毫米普压铸铁管;
2. 架设10千伏双回路专用供电线路一条,长3500米;
3. 水厂新征地6.78亩;新建新购吸水井、加氯间、泵房、加压系统及各种配套设备;
4. 1000立方半地下钢筋混凝土蓄水池两座;
5. 原水厂办公室整修后仍作为办公用;设备作补水备用。
6. 总投资167.96万元。资金分别由省建设厅、长治市财政、县财政投资。
从此,潞城人民终于吃上了甘甜的优质泉水,结束了历史上不达标且供不应求的水荒局面。居民们奔走相告,纷纷感叹:政府办的这件事,真真的是发展经济造福子孙的大好事,是全县人民日夜期盼的民心工程。从此,水厂的名称更名为潞城县自来水公司。走进自来水公司,但只见设备先进了,车间敞亮了,环境整洁了,员工精神了,一派新型企业欣欣向荣的气象。职工们自豪地说,我们干的是牵连千家万户的公益性的工作,我们这个岗位又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具有爱心和热心的职业。自来水公司搞成现在这样现代化的程度,是潞城县各级前任领导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