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8岁的陈先生给时报通66099999打来电话:
我住在北部新区礼嘉白马花园,两个月前,我就发现我缴的水费有点不对头,每次缴的费用都比本来用的多。我研究了老半天,终于发现原来我们那个小区,抄表员可能来都没来,这些数据都是瞎蒙出来的。
本报记者 朱晓强:老陈和老伴住的这个小区属于安置房,他家在5幢2楼,房间不大,环境倒很好。
3月底,老陈拿着水卡到代缴点缴水费,工作人员一查:这个月你家用了11吨水,38.5元(每吨水费3.5元 )。
老陈说,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平时用水很节省,用水量从来没有超过10吨,这次咋会这么多?“电脑显示就是这个数。”工作人员说。
老陈越想越奇怪,回家后,爬上一米多的堡坎,打开水表一看,用水总量约67吨,但缴费单子上却显示用了74吨,多缴了7吨水费。
交74吨水的钱,水表显示才不到70吨
老陈觉得不合理,马上给中法供水公司客服打去电话,话务员说这种情况可能是抄错了,多缴的水费下次冲抵就可以了。老陈觉得这也在理。
这事儿很快过去,前两天,老陈又去缴水费(两个月一交),这次水用量比上次还多,12吨。可他打开水表一看,上面显示的用水量还没到70吨,“我实际上用了3吨水,但缴费电脑上显示用了12吨,这越来越离谱了。”
老陈说,这次水费完全可以不缴,因为还没用到上次缴纳的74吨。“但水卡后面写的逾期不缴要追加违约金,我又不敢不缴,好纠结。”
2口之家和4口之家用水量差不多
老陈决定要将这个事情搞清楚。
自己家的抄错了,那邻居会不会也遭抄错?老陈敲开楼上的邻居家询问,对方说自家4口人,也是12吨。老陈又到另外一户邻居家调查,他们却是10吨,老陈最后发现蹊跷了:同一户型的业主家用水量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才想起,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抄表员来小区了,这个数字很可能是闭门"造"出来的。”
“两个月走一趟,不麻烦嘛”
对于老陈的推断,很多业主都表示赞同,连物业的工作人员也向我们证实,这几个月确实没发现抄表员。
我们在白马花园看到,水表统一安在了底楼,从技术难度上来讲,抄表应该是个简单的事儿。“两个月走一趟并不麻烦,关键是态度有点不端正。”
昨天下午,我们联系上中法供水,工作人员说他们会马上调查核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