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扬州市召开全市区域供水工作会议,全力推进区域供水进程,2010年底市区、仪征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各县(市)2012年底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水质、水压全部达到规定标准,全市供水能力达到150万吨以上,新增受益人口290万人。市领导张爱军、高瑞芹、纪春明、董玉海、钱小平出席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扬州市区相继建成第一、第三、第四水厂,正在建设第五水厂,宝应、高邮、江都、仪征都分别建成自来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达99万吨,其中扬州市区日供水能力达40.5万吨。全市累计实现投入6.8亿元,铺设供水管网515.6公里,覆盖面积1429.7平方公里,主干网延伸至37个乡镇,受益人口达210万人,农村各类水厂达到478个,城乡供水普及率达92%以上,广大居民普遍用上了自来水。
为加快全市区域供水进程,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我市(扬州市,下同)出台了《扬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2010年底前市区和仪征要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2012年底前其他县(市)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全市城乡联网供水普及率达100%,全市供水能力达150万吨以上,新增受益人口290万人。其中今年湾头、头桥两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宝应黄塍、望直港、安宜等3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高邮卸甲、八桥、龙虬等3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江都邵伯、真武两个乡镇和开发区实现联网供水;仪征谢集、马集、陈集等3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爱军在讲话中指出,我市要抓紧修编完善区域供水规划、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切实加大区域供水资金投入,积极创新区域供水模式,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会上,副市长董玉海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及相关部门签订了区域供水工作目标责任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扬州市区相继建成第一、第三、第四水厂,正在建设第五水厂,宝应、高邮、江都、仪征都分别建成自来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达99万吨,其中扬州市区日供水能力达40.5万吨。全市累计实现投入6.8亿元,铺设供水管网515.6公里,覆盖面积1429.7平方公里,主干网延伸至37个乡镇,受益人口达210万人,农村各类水厂达到478个,城乡供水普及率达92%以上,广大居民普遍用上了自来水。
为加快全市区域供水进程,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我市(扬州市,下同)出台了《扬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2010年底前市区和仪征要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2012年底前其他县(市)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全市城乡联网供水普及率达100%,全市供水能力达150万吨以上,新增受益人口290万人。其中今年湾头、头桥两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宝应黄塍、望直港、安宜等3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高邮卸甲、八桥、龙虬等3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江都邵伯、真武两个乡镇和开发区实现联网供水;仪征谢集、马集、陈集等3个乡镇实现联网供水。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爱军在讲话中指出,我市要抓紧修编完善区域供水规划、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切实加大区域供水资金投入,积极创新区域供水模式,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会上,副市长董玉海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及相关部门签订了区域供水工作目标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