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浦闸工程 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供图
太浦河枢纽管理所所长、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成员迮振荣介绍,2018年起,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研究开始,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模型引入,再到“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智能业务应用的探索,太浦河枢纽管理所针对太湖流域防洪、供水需求,一直致力于提升太浦闸精细调度运行、安全运行水平,自我加压开展太浦闸智慧管控建设,为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4月,李国英部长在现场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
“但离精准调度运行的要求还有差距。”迮振荣解释,由于受到工程上下游水位、风力风向、黄浦江潮位等影响,工程下泄流量波动明显,流量精确控制的难度极大。
“以前主要靠经验,闸门开度调整频繁,执行精准度却不稳定。”太浦河枢纽管理所副所长、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张石磊说,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的重点之一。
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立足工程本身,面向太浦河、服务于太湖流域,精准分析实际需求,充分挖掘数字孪生技术在太浦闸运行管理中的实用价值,明确了“1+3+N”的总体框架——“1”是指建成一个孪生平台,“3”是指建设调度运行、安全运行、工程标准化管理三项业务应用,“N”是指模块化链接太湖流域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等应用场景。
“在太湖局数字孪生太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注重实用,做到处处虚实交互,人人使用参与,确保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成果实用管用好用。”苏州局局长、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组长尤林贤说。

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开展研讨 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供图
数字赋能 提升能力

在调度运行方面,多方案比选影响因子,优化各指标影响权重,针对不同流量进行分级训练,增加历史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建设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位流量关系模型,实现算出的过闸流量更加准确,做到流量误差不超过3%,确保在《太湖局直管工程控制运用方案》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苏州局工程管理科副科长、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成员李超介绍:“依托这一模型和流域水量水质模型,实现了过闸流量预报、流量超限及倒流预警、日均流量控制预演、工程控制运行预案等‘四预’功能。”

在安全运行方面,在已有的感知、预报、气象、视频等信息基础上,补充钢结构启闭机房和闸墩北斗安全监测、视频AI(人工智能)识别、闸门金属结构监测、水下机器人实时检查等监测手段,充实工程安全运行算据,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

“我们还建立了工程安全评价模型,实现工程总体健康度评价,直观掌握工程运行状态。未来3天健康度预报、安全隐患实时预警、安全趋势预演、安全管控预案等功能的建成,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实现应急快速响应。”苏州局建设与安全科工作人员、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工作专班成员陈棨尧说。
一项项成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在“烟花”“灿都”等台风防御工作中,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主体工程监测、金属结构监测、北斗安全监测等,管理所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处置了安全隐患;
在2022年“梅花”台风防御工作中,太浦闸调度运行“四预”功能助力流域多目标统筹调度,准确预报流量变化趋势,及时发出倒流预警,利用倒流前窗口期开闸放水,保障了下游河网地区水位的精准控制,也有效支撑了太湖流域的防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