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潺潺,绿树成荫,步步繁花,游人如织,如今的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杏花村,像极了鹤山脚下的“世外桃源”。
家家有水冲厕所,街巷有下水管道,村有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管道连通镇区、城区乃至市区,杏花村是洛阳市通过创新市场化运作,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
目前,洛阳全域正在形成一张硕大的供排水网络,今年10月底,洛阳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将实现供排水一体化全覆盖。
规划一张图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人居环境科科长张世鲲说,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污水、垃圾、改厕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三个问题,实际上,供排水管网建成后,垃圾处理和农户改厕、改厨问题将迎刃而解。
宜阳县董王庄乡乔庄村的规划建设方案是:以整排房屋、多户共同建设小三格,以小管网连接每家每户,再以主管网连接至村里建设的大三格,从大三格连入街道上的主管网。主管网的污水直接并入宜阳县城的污水管网,通过管网进入城区污水处理厂。乡村污水进城,完成城乡一体。
2023年,宜阳县新铺设了供水管网1516.6公里、污水管网743.18公里。洛阳市的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工程,八区七县共组一张大网,每个县(区)则分组一张县(区)网,洛阳市全域宏观统筹,各个县(区)负责筹资、建设、连通、运维。
建设一盘棋
整村、整乡、整县推进,洛阳市完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建设资金133.85亿元。
钱从哪里来?宜阳县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债贷融合”的投融资模式,组织住建、城投集团,以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4个项目,申请政策性金融贷款12.68亿元;组织水利、住建等部门,以地表水置换、城镇供排水一体化、见鹤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申请专项债5.18亿元,同时还整合了县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0万元。
宜阳县整合县水务集团和宜农人居环境治理公司,成立城乡水务国有运营公司,变多头建设、分散管理为统一建设、集中管理。
和宜阳的情况大致相同,洛阳各县(区)都采用了政府主导,国企或者国企控股企业建设的模式。
运维一本账
三分建,七分管。
宜阳现有的18座规模化供水设施、18个污水处理厂和68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运行状况在总控室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除了人员巡检外,全网视频监控、管网检测、中控调度的数据都实时在线。加上供水管理到户、污水处理厂数字化、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自动化处理的智慧化管理体系等,全县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运维一目了然。
在整个供排水环节中,供水是收费的,有收益,但污水处理基本上是“赔本买卖”,并且赔得还不少,这就给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可持续安全运营出了一个难题。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已经运营一段时间的杏花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周京伟算了这样一笔账,村里的微动力排水设施,每月电费、人工等成本约2000元,按照2元每吨的用水价格,村里水费收入可以覆盖排污成本,达到以供补排。
但洛阳多数县(区)供水收入是难以覆盖排污成本的。栾川县85%的群众、商户供排水都并入城镇管网,他们的做法是:将村级收费与乡镇补贴一同纳入自来水公司,除了以供补排,加上以城补乡、以商补农等措施,用城、商供水的盈余补乡村污水处理资金缺口。这种做法被洛阳概括为:以城补乡。
建得好、用得起、管到位、可持续。2022年,洛阳市已实现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