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水资源紧缺的城市,水的供需矛盾突出。全市人口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800万增加到1400万;生产总值由300亿元增加到3300多亿元,而降水量却年年减少。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节水是缓解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重要保证。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北京市注重从基础工作抓起,实施全面的计量管理,地表水取水口全部加装实时用水监测计量装置,全市4万多眼机井安装了水表,部分区县实行了IC卡计量收费。2005年为7.8万户城区平房居民安装了“一户一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推行计划供水、定额管理,落实节水责任,节奖超罚,对用水大户实行合同管理。制定用水定额,压缩社会单位用水指标20%,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工业用水保持零增长。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2001年的83.4立方米减少到2005年的41立方米。连续10年实现了产值增加、耗水下降;农业节水农田面积从2000年底的409万亩增加到2005年底的464万亩。2005年农业的清水利用量由2004年的12.6亿立方米下降到12亿立方米,用清水总量首次由第一降到第二,摘掉了“用水老大”的帽子;公共场所全部普及推广节水器具;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城区已达到79.3%,远郊区达到72.5%,全市达到77%。
加强节水技术支撑,依靠科技进步,组织科技攻关,建设节水技改示范工程。每年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其节水量占全年节水量的30%以上。本市已累计完成节水重点技改项目4073项。其中,2003年至2005年节水技改项目立项147个,市财政补助7492万元。完成项目120项,节水量1924万立方米。
近年来以重点行业耗水大户为突破点,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在电镀、纺织、建材、造纸等行业中,加大了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在电子、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中,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降低产品单耗,化工、冶金行业复用率分别达到97.8%%和96.1%。2008年前,电力行业的五大电厂,将投资9100万元进行节水项目建设,可实现节水13460万立方米,总用水量下降69%。
开展创建亦庄节水示范园区,已建成7项节水示范工程。2006年力争开发区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万元GDP耗水控制在8立方米以下。
生活节水技术改造的重点是高校中水设施建设、智能淋浴器的改造、绿化微喷的改造等。目前中水已在许多宾馆饭店和高校建设使用,代替了大量优质自来水,用于冲厕、环卫、绿化、冷却补水。有23所高校建立了中水处理站,总投资5180万元,日处理能力7550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城市公共绿地、市政公共绿地、街道社区绿地、城市园林绿化推广使用节水微喷灌技术。共计推广绿地节水灌溉1100万平方米,节水量达800多万立方米。目前,市属公园绿地已全部改造为节水灌溉方式。区属部分公园和市政公共绿地灌溉进行了节水改造。典型工程有:颐和园、北海、天安门广场绿地节水改造工程等。
单位内部已完成绿地节水改造800万平方米,实现年节水量560万立方米,典型工程有:中央党校绿地节水改造工程、总政治部绿地节水改造工程、北京市政府绿地节水改造工程、北京师范大学绿地节水改造工程等。
开展节水科技攻关,修订乳品、饮料、化工、制药、钢铁、机电、电子、电力、建材、汽车等10个代表性行业的用水定额,并在2006年编制单位用水定额中应用。今年修订包括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在内的“北京市取水定额标准”,力争明年形成地方标准。
制定《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草坪绿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用水器具节水技术条件》、《自备井水表安装使用规程》等节水标准、规范,为建立北京特色的地方节水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北京市木材厂是一个国有老企业,他们依靠科技力量,做到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增产不增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2005年建成污水回用工程,实现了再生水水质百分之百达标,百分之百回用,再生水利用达到1400立方米/日,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渠村总面积1300亩,其中耕地1000亩,全村现有日光温室60个,大棚700个。他们从转变传统用水观念着手,根据种植作物需水量确定每个大棚的年用水定额。2005年全村生活用水量年减少1000立方米,农业灌溉年减少用水5万立方米。在60个温室大棚做成膜面集雨工程,收集雨水用于绿化和农作物灌溉。利用村庄路面和坑塘集雨,充分利用降雨回补地下水。
国家税务总局是多年的“北京市节水先进单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办公人数1200人。2005年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99.5%;机关人均月用水2.03立方米,低于全市机关用水定额近30%。5年来,机关年用水量由4万立方米下降到3万立方米,减少了27%。
按照北京水务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水务要实现全社会普及节水器具,农业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3%。“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耗水下降15%。
要建立起以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为基础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建立以建成节水型社会为目标的,治污和再生水利用为重点的循环水务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治水新途径,实现循环水务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