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节水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甘肃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14.15亿立方米以内,节水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严重缺水地区政绩考核。
为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重大部署,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节约用水,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和能力,养成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习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甘肃省已于今年9月立法保障“节约用水”,以解决“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基本水情。
此前,甘肃省已经印发了《甘肃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2020年、2022年、2035年三个阶段用水总量和强度等主要节水目标,同时提出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缺水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等六大重点节水行动。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14.15亿立方米以内。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16.45亿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方案》明确,要实施六大重点节水行动。在总量强度双控行动中,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落实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落实主要领域用水指标。其中,在工业领域,要积极开展工业节水改造、严控高耗水行业用水增量,推进工业节水减排行动。同时,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城镇节水降损行动。在缺水地区削减地下水开采量、扩大雨水资源利用、强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促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