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伟德中国网址!
bevitor伟德国际1946官网
 
供水新闻

桐庐县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八个一”进村落地见效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8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浏览次数:583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八山半水分半田”。近年来,该县在农田水利领域投入4.5亿元,为农业水价改革夯实了基础。2019年,该县积极创建省级农业水价改革“示范县”,根据省水利厅提出的“八个一”总体要求,全域全面推进村级改革,实现了“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农村灌溉系统和田间工程面貌有力提升,节水节电、增收增效的效果不断显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种粮大户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今年,该县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农业水价改革验收的山区县。

  一、建立一个用水组织,实现管护有人

  一是分类建立管水组织。桐庐县169个纳入改革的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采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主体、村“两委”监督下的粮油合作社主体、小小联合共同组建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不同样式的村级用水管理组织167个,基本实现了村级用水管水组织全覆盖。

  二是确保管水队伍稳定。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乡镇为单元登记备案管水员名单,目前全县共有日常管水员781名。通过制定考核管理办法,指导督促管护主体规范管水员的工作内容,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对工作负责、节水成效明显的管水员进行节水奖励。2019年度,全县农业节水613.4万立方米,拨付节水奖励资金65.8万元。

  二、颁发一本产权证书,实现资产有主

  一是开展清产核资。按照乡镇负责、村级调查、第三方实地测绘的方式,积极推进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由村级经济合作社将农田水利设施调查情况上报乡镇,进行产权公示、注册登记。全县共有89座小型水库、379座山塘、399.86公里灌排渠系、259处机埠、900处堰坝进行了登记确权。

  二是发放产权证书。经县政府授权,县水利部门会同属地乡镇(街道)共同对资产良好、产权清晰无争议的村级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发放产权证书,已发放水库产权证79份、山塘产权证284份、灌溉泵站产权证54份和高效节水设施产权证20份。通过明晰产权,明确落实了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主体和责任,规范了农田水利集体资产财务管理。

  三、落实一笔管护经费,实现运维有钱

  一是核定成本水价。全县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护主要由工程维修养护费用、人员经费、供水动力费和公共费用等组成。通过对农业灌溉用水成本测算和水价核定,灌溉供水成本水价分别为小型自流灌区29元/亩,小型提水灌区57元/亩,中型灌区19元/亩。

  二是实行精准补贴。村级管水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当年度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计划和经费安排。维修养护费用由管水组织按实际支出,县财政根据管护考核结果进行精准补贴,其中,“合格”的补贴10元/亩、优秀的12元/亩。2019年,县财政拨付精准补贴185.07万元。县财政实行精准补贴政策,切实减轻了村级管护经费压力,有效激发了管护积极性。

  四、制定一套规章制度,实现管水有责

  一是出台改革政策。围绕农业用水成本监审和价格制定、农业用水定额及超定额累进加价、绩效考核、奖补资金兑现等重点,在县级层面制定了水价核定、工作考核、补贴奖励等管理办法。各村管水组织均编制了灌溉管理、运行维护、资金管理等制度,制定了放水员和维修养护人员管理章程,推动规范管理、有序运转。

  二是培养基层节水骨干。组织开展31场政策理论培训、70余场现场教学,累计培训基层管水人员1000余人次。把县域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村企业骨干和村“两委”班子等350人作为农业节水骨干重点培育对象,进行节水制度和办法的宣传培训。

  五、记好一册管护台账,实现运行有智

  一是实行数字化管理。开发数字化平台,将改革政策制度、灌溉用水定额、日常改革工作、灌溉用水记录、维修养护记录、财务凭证票据、绩效考核成果、奖补资金兑现和使用情况等内容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村级和乡镇纸质台账每年由县级汇总收编归档,保证改革基础资料和成果实现年度更新。

  二是实行自动化运管。通过云端数据分析比对,用水量达到定额80%、100%及120%后,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为灌溉用水管理和农田水利设施运维提供决策依据。如莪山乡沈冠村依靠自动化放水装置种养稻鱼共生田,平均每亩稻田年收益从不到5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将“黄土地”变成“科技田”,根本上扭转了无序化、随意性的末级渠系管护模式。

  六、明确一条节水杠子,实现定量有据

  一是节水管理严格量化。明确主要作物用水定额,如水稻为592立方米/亩、蔬菜92立方米/亩,小麦67立方米/亩、玉米58立方米/亩,再根据基层实际种植结构,测算出年度用水量和亩均用水量。同时建立“节奖超罚”机制等手段,加强节水量化管理。2018至2020年,全县各年度农业用水控制总量分别为9724万立方米、9704万立方米、9233万立方米,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是用水指标分解到村。根据实际种植需求,将主要作物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行政村,通过实行农业用水定量管理,真正让节水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如百江镇联盟村,2019年控制指标为129.5万立方米,通过放水员勤放勤管、节约用水,该村实际用水量为100万立方米,节水率超过20%。

  七、采用一种计量方法,实现全域有数

  一是计量设施全面覆盖。桐庐作为山区县,以自流灌区为主,共安装了超声波水位计、电磁流量计等自动计量设备61套,标准断面水尺观测的简易计量设备972套,以及“以电折水”提水灌溉机埠配套电表54套。通过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相结合,基本实现了全县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全覆盖。

  二是节水减排效益直观。2019年,全县实现农业节水613.4万立方米,折合节电量约30万度、节约电费14.16万元。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6年的0.595提高到0.610。经测算,COD、总磷(TP)、总氮(TN)减排总量分别为370吨、15.42千克、96.1吨,农业节水减排效益初步显现。

  八、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实现节水有效

  一是统一精准放水。引导各村调动和发挥好放水员这一“关键岗”的作用,借助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这把“电子锄头”,协调不同作物种植户的用水需求时段和控制用水量,维护用水秩序,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灌溉”转变。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区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低压管道区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9,农业灌溉效率明显提升。

  二是创新放水管理。不断适应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引导和发展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节水和放水管理。如分水镇大路村横山畈粮油基地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农业水价改革全过程,以放水管水职能到位、渠系面貌改善等为重点,建立农业水价改革示范区,助推农村旅游,年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bevitor伟德国际1946官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1946伟德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