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意义 海南省按照供水和灌溉系统分区,大致可以分为5个片区,分别为琼北片区、琼西北片区、琼南片区、琼东北片区以及琼中片区。琼西北供水工程是一项以续建松涛西干灌区灌溉供水及城乡供水系统为主,并改扩建当地已建水利工程,利用已建松涛水库水源及当地水源,解决儋州市及白沙县区域内灌溉及城乡缺水问题的供水工程。工程建成后,灌区耕地灌溉面积达到59.1万亩,灌溉率提高到60%,产值效益较高的园地灌溉面积达到18.9万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琼西北地区灌溉缺水问题,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松涛西干渠通过对供水范围内7个水厂的补水,灌区范围内及城镇水厂延伸覆盖的86个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年农村生活供水量977万m3,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可达到95%以上,满足村镇生活用水需求。二、存在问题(一)控制性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当地水资源利用难度大。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候鸟人口逐步增多,用水季节同样主要集中在冬季,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受水区内兴建水库数量较多,大部分均为小型水库,小型水库少且其库容较小,发挥作用不大。经统计,琼西北供水工程受水区内蓄水工程调节库容共计6951万m3,比海南省平均值低近10.7%,比珠江流域评价值低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蓄水工程对地表水的调控能力较差。由于境内没有大型骨干调蓄工程,大量的淡水资源在汛期无法利用而流入大海。此外,建设大型屯蓄工程投资较大,单方库容投资成本较高,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二)已建工程较为分散且控制高程较低,无法控灌耕地。琼西北供水工程受水区内耕地资源丰富,耕园地面积合计为1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00万亩,园地面积为55万亩。灌区虽有三个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由于现有水利工程控制高程较低,控制面积较小,而大多数旱地高程较高,现有水源工程无法控灌。由于水源工程的缺乏,导致现状灌区内存在大量撂荒地和望天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无法种植需水量较大但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由于水资源限制问题无法发展,造成大量优越的土地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灌溉,未能充分发挥其耕地效益。(三)原规划松涛西灌区乐园工程以下未建。西灌区乐园以下耕地大部分处于低雨量地区,三年二旱,春旱期长,为海南历史性干旱缺水地区。灌区内土壤肥力虽各有异,但地形平坦,耕作容易。因此,垦荒复种,新垦种植均比较容易,且光温资源充裕,风寒再好少。由于缺水,产量较低。原规划乐园以下27.80万亩,但是资金短缺等原因,西干渠乐园以下段及各分干渠至今未建,无法发挥效益。(四)已建灌区缺少配套工程,渠段破损严重,用水效率较低。琼西北供水工程受水区内大成分干已建成骨干渠道,松涛外调水水源充足,但田间配套工程不健全,多数田间支斗渠未建。且已建灌区如西华支渠等,部分渠段破损严重,从水源引水至田间灌溉过程中,渠道渗漏损失较大,水量沿程损失较大,用水效率低下,供水量较小,灌溉面积仍然较小,无法有效进行灌溉。(五)已有灌区建设标准不高,无法满足热带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将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作为海南省六大定位之一。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我省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热作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热作生产基地田间水利、良种繁育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发展热带现代农业,要求田间水利设施能够满足灌溉精细化、高效化,但目前海南省灌区建设大都是按照传统方式所建,建设标准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精准、高保证率、高效化的要求。总体来说,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为0.45~0.5左右,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灌区尚有较大节水和通过配套工程等增加供水的潜力,需通过考虑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或者渠道开挖衬砌等手段达到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的目标。(六)大部分农村地区分散供水,未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要求。琼西北供水工程受水区内农村地区现状主要供水水源是地下水。大多数农村由分散水井供水,水处理标准较低;部分集中供水的农村地区水厂,也仅经消毒处理或过滤处理,甚至不经处理便直接供水,未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用水要求。水源地以及水厂尚未达到合理布局。部分早期建设的饮水工程老化失修,小水厂管理运行服务不够规范,加上农村饮用水水源点多面广,水源保护管理基础薄弱,部分农村群众饮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春江水库向王五镇、排浦镇及白马井镇供水,红洋水库向海头镇供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需水量的增加,势必会对农业灌溉用水造成挤压。灌溉水源条件较差,不足以支撑海南省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要求,无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受水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三、意见和建议建议省政府及省水务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琼西北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度批复并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