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执法检查启动会。会上宣布,今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将对《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贯彻实施情况集中开展执法检查,将对市民关注的水资源情况进行重点监督。
四大水源地供水规模可观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重视城市供水安全,着眼源头控制,明确了一系列原水保障要求。据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介绍,本市已建成“两江并举、集中取水、水库供水、一网调度”的原水供应格局,青草沙、陈行、东风西沙和金泽四大水源地供水规模达1313万立方米/日,横沙岛集约化供水工程于1月份建成通水,结束了上海百年深井公共供水的历史,标志着本市城乡供水集约化全面完成。
今年8月,在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通报中,上海是仅有的两个零问题省市之一。市水务局表示,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市政府批复了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增设金泽水源保护区内标示警示牌,全面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内293个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治和176个排污口调整关闭,制定《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缓冲区管理办法》并完成相关缓冲区划分。目前,青草沙——陈行原水连通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综合整治城乡中小河道
围绕2018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和2020年消除劣V类水体的总体目标,本市正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为引领,推进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为了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市发改委支持各区开展雨污混接改造,会同市财政、水务等部门制定了《上海市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市级资金支持办法》。
市经信委正在推进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调整,在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调整方案中,涉及的210家企业已被调整关闭,2018年年底还将关闭224家企业。
市绿化市容局在推进各区绿地建设稳步开展的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景观水系、人工湿地、低洼绿地、可渗透路面辅装、蓄水池等形式,发挥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鼓励社区循环利用水资源
周到君了解到,河长制的入法是《规定》的重要内容和亮点,也是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据市水务局介绍,截至目前,本市已经建立“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全市43253条河道、39个湖泊、5047条(个)其他河湖,共设立河长7787名。各区结合实际探索设立民间河长、河道监督员等3441人。河长巡河累计达65385次。
企业开展节水型建设,可以提升用水效率。东航技术公司是长宁区企业中的工业用水大户。去年,该公司通过使用新型飞机清洁剂,有效提高飞机清洁中用水效率,企业当年用水量同比下降15%以上。
对于社区来说,探索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也是节水的方式,应该得到鼓励。去年,长宁区仙霞街道申报了2个社区创建上海市低碳社区试点,通过建设社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设置废水循环利用回收桶、使用自制环保蓄水池、扩大微水洗车项目应用等举措,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