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明新区北部,大屏障山脚下,6座巨型大坝与巍巍青山的环抱之中,一座水面面积堪比杭州西湖的大水库将显露“碧波万顷”的芳容,这就是被誉为深圳西北“第一水缸”的公明水库。
俗称公明水库的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是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是目前深圳最大的战略性储备水库之一,也是深圳首个总库容超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担负着向宝安区、光明新区各水厂供水及供水调蓄任务。
一直以来,光明新区高度重视公明供水调蓄工程建设,将其作为新区重大民生工程推进。光明新区土地整备中心、公明、光明办事处及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等7部门联动,如期全面完成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淹没区4043亩土地整备任务,为实现水库下闸蓄水提供了用地保障。目前,该工程整体形象进度已达93%,其剩余工程建设预计今年10月完工,并确保今年年底具备蓄水条件。
光明新区计划将公明水库按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进行打造,将公明水库周边建设成为集科技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打造特色休闲旅游胜地。未来,公明水库将作为“深圳西部后花园”,成为市民体验“诗意生活”的最佳场所。
稳步推进
今年年底将具备蓄水条件
据介绍,深圳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深圳90%以上的日常饮用水源必须从境外的东江引入。据测算,深圳全市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15天左右的应急需要。因此,营造“大水缸”,未来引入西江水,构筑安全优质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
作为全市战略性储备水库之一,公明供水调蓄工程位于茅洲河上游,横跨光明新区公明、光明两个办事处及宝安区石岩街道辖区,由公明水库扩建工程、境外水源连通工程(即鹅颈水库至公明水库连通工程)、供水输配工程(即与石岩水库联网工程)组成。未来,公明水库还有望引入西江水。如果最终实现,届时深圳市将拥有东江、西江双水源保障供水安全,将极大地巩固城市长远发展的“水源生命线”。
据悉,公明水库集雨面积11.8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建成后库容将达1.48亿立方米,为全市新的“四大水缸”之一。工程建成后,可以提高全市原水储备量、供水调蓄能力以及对枯水年的抗旱灾能力,显著提高全市供水安全保证率,对全市特别是宝安区、光明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月19日,公明供水调蓄工程取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复正式立项,其主体工程于2007年和2008年正式开工。
按照建设规划,公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59.7米,正常库容1.42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60.58米,总库容为1.48亿立方米,属大型水库。公明水库设计的供输配工程包括连通隧洞和供水隧洞,连通隧洞引水规模130万立方米/吨,供水隧洞供水规模88万立方米/吨。其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隧洞和输水隧洞等,级别为2级,其他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
据介绍,目前,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整体形象进度已完成93%。整个工程建设预计今年10月完工,今年年底将具备蓄水条件。
多方联动
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在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施工现场可以看到,6座相连的巨型大坝雄伟壮观,坝体总长4.34千米,最大坝高50.7米。其中,4号大坝坝高50.7米,坝长1121.1米,坝顶宽8米,总填筑方量500万立方米,为坝体工程中最高、基础处理量最多、土石方填筑量最大的坝,也是唯一的防渗心墙坝。
除6座大坝之外,还有溢洪道、放水隧洞和输水隧洞等工程需要建设。此外,工程淹没区占地达6平方公里。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工程,其土地整备可谓体量巨大,任务繁重。
据了解,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总占地面积13.15平方公里,其中,红线内约8.3平方公里,红线外约4.85平方公里。
自2015年9月以来,光明新区强力推进工程征地补偿和清场工作,新区土地整备中心、公明、光明办事处及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多措并举,新区城建、社建、督查等部门联动配合,4月底前如期全面完成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淹没区4043亩土地整备任务,包括对3020亩果树、560亩鱼塘、457亩菜地进行清场,对139栋8800平方米房屋进行拆除,对48座坟墓进行搬迁,为实现水库下闸蓄水提供了用地保障。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光明土地整备中心与公明、光明办事处坚持一周一次会议,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公明、光明办事处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分工到人。
在“清场行动”中,光明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在每次的“清场行动”之前,为了争取理解与支持,办事处不但在进出库区道路两侧贴公告、挂横幅,宣传公明水库的重要意义,还提前对出入库区人员进行告知、登记,对种养户和社区业主进行逐家逐户的宣传、解释,营造水库淹没区清场工作势在必行的高压态势。为减少库区内菜农和养鱼户的损失,办事处均会给予种养殖户一定的期限进行收割和打捞。特别是在对鱼塘进行清理前,公明办事处综合执法队还主动联系周边的收鱼商家,对鱼塘的鱼苗进行集中收购,保姆式服务得到了养鱼户们的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光明新区土地整备中心、城建局、社建局、督查室等部门多头互动,提供技术指导与政策支持。公明、光明办事处与社区联合推进落实。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及时精准反馈现场情况。
在公明供水调蓄工程顺利完成清场和施工任务的背后,凝聚着光明新区干部的辛勤汗水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由于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所在地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通讯信号差,一线执法人员往往从天亮忙到天黑,连续数月奋战在清场工作的前线,中午饿了就只能吃冷冰冰的盒饭,渴了只能喝库区的泉水,困了就靠在刚砍伐的树墩旁打个盹。面对部分种、养殖户的恐吓、谩骂甚至过激行为,执法人员沉着应对,做到依法、文明执法,顺利解决行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未来可期
有望打造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站在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施工现场,放眼望去,周边绿草萋萋、鹭鸟嬉戏,好一处迷人风光。
值得期待的是,不远的将来,公明水库蓄水全部完成之后,水面面积将达6平方公里,堪比杭州西湖。届时,公明水库将显露出一派“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绝美风光。
光明新区有如此秀美山水,怎可辜负?2015年9月,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恒春率队调研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时表示,要充分利用好公明水库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规划好工程周边的景观设置,优化交通环境,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光明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
据介绍,未来结合公明水库实际情况,公明水库规划建设巡防管理设施工程及水利风景区,将形成“一环、六园、一岛” 的景观结构,“一环”即环库路系统,“六园”即生态展示园、荔枝纪念园、楼村景观湖、郊野体验园、湿地观赏园、湿地体验园,“一岛”即生态观光岛,并与周边光明森林公园、大屏障山森林公园统筹规划,建设17公里水库巡防路,与省绿道无缝对接,打造秀美山川、人水和谐的环境。
此外,占地5000亩的中山大学·深圳与公明水库仅5公里之隔,水库周边1公里范围内还布局了光明农场大观园、滑草场、光明高尔夫球会等旅游景点。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光明小镇”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加快,光明新区计划将公明水库按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进行打造,将公明水库周边建设成为集科技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区域。 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