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竹秀园供水管改造工程现场,工人正在安装水管。
饮水安全为社会关注焦点,被列入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的饮水安全工程,目前实施进展如何?昨日下午,记者从“饮水安全工程”专项督查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中心城区陈旧供水管网改造已达3885户,百分百完成计划工作量;第一季度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合格率均在94% 以上。此外,古镇新水厂等9 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将进入立项阶段,南部三镇(三乡、坦洲、神湾)取水口上移工程将惠及70万居民免受咸潮影响。
今年城区供水管网改造3885户
陈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一直是市民热议话题,昨日下午,督查组一行来到城区康华路华茂街实地走访,此时供水管改造施工队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家住附近东华花园的梁伯告诉记者,这里的供水管已有20余年历史,水管老化生锈,近年来时不时出现水管堵塞、水压低、爆管等现象,让附近居民困扰不已。“这个月起,该区域的陈旧水管将全部更新换成球磨铸铁管,韧性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据中汇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预计7月份就可完工,届时该区域的500户居民都将用上水质、水压都能得到改善的放心水。
改造中心城区陈旧供水管网1万户,提高供水水压和水质,解决陈旧管网引起的水黄、管网漏损等问题,是今年“饮水安全工程”主要内容之一,该项工作主要由中汇集团牵头实施。记者从当天的督查会议获悉,今年以来,这项工作已完成员峰、东华、竹秀园、后山上闸居民区等7个片区的工程立项,其中有4个片区完成报建并进入施工阶段,涉及改造户数共计3885户。截至5月18日,该项改造工作已100%完成计划工作量。
一季度水质合格率均在94%以上
昨天的督查会上通报了我市2016年第一季度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情况,情况显示,通过对全市22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出水厂、50个末梢水监测点、85个二次供水单位实施卫生监督监测,我市出厂水合格率为96.15%,不合格项目有游离氯制剂(游离氯);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为94%。不合格项目是浑浊度,初步分析原因是管道老化,建议管道改造;二次供水的合格率为96.47%。不合格项目是浑浊度、游离氯制剂(游离氯),初步分析原因是二次供水设备老旧且管理不善,建议对二次供水单位加强监管。
根据“饮水安全工程”要求,我市将由市卫计局牵头,每季度开展相关水质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出炉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抽检结果汇总至“一号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报送市政府,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市卫计局表示,今年3月份在全市确定了50个末梢水抽检点,并完成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抽检工作。4月,市疾控中心完成了数据核对,整理和统计,由市卫生监督所给抽检不合格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并随即将监测结果提交市一号议案办公室。
据市卫计局介绍,除了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外,“饮水安全工程”对饮用水卫生监测的覆盖面和频次,相对以往有大幅提升。例如原来按照国家要求,对于水厂出厂水、水源水的水质是每年检测一次,现在每季度检测一次。覆盖面也有所扩大,如二次供水监测点从以往的10个增加至85个,末梢水监测点也增加了一倍。 来源: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