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的开展将有效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试点城市,我市将积极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按照《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技术大纲(实行)》,以县区分河流、分流域三级区为单元,核算1956年至2000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根据各县区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水利普查成果、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成果等有关资料,按县区统计社会经济、生态现状用水量,核算水资源承载负荷。这有利于我市清晰认识区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有利于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及其承载能力,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管控措施;有利于形成按水资源承载能力谋划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市还将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承载负荷,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划定超载区、临界超载区、不超载区的范围,分析超载原因,积极探索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机制,研究提出完善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发布、管控制度体系。 来源: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