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伟德中国网址!
bevitor伟德国际1946官网
 
供水新闻

金东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发展绿色农业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5  浏览次数:659

 

rf6483

 

日福莱现代农业观光园内,游客在采摘大棚蔬菜。

 

rf6478

 

广诚生物菌菇房内,工人忙着采摘海鲜菇。

 

rf64105

 

塘雅镇水产养殖基地吸引全国钓鱼大赛落户。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走进位于金东区塘雅镇的浙江广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诚生物”),你会真正领会到什么叫做“化腐朽为神奇” :田间地头的果树枝、灌木枝等“废品”与甘蔗渣磨成粉后,配入菌种,经过5个月的培育,就长成了鲜嫩的海鲜菇。菌棒粉碎后回田,又成了上等的有机肥,能改善土壤品质。“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几乎不造成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公司负责人姚义新说。

姚义新之所以能底气十足是有“资本”的。他“晒”出了一组数据:公司日产海鲜菇9吨左右,淡季时产值10万余元,春节旺季时产值甚至近30万元,来自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的订单不断。目前,该公司正与江苏康泰农业公司合作,投资2亿元建设日产50吨的金针菇产业园项目。

广诚生物是金东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缩影。早在几年前,金东区就已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较重这一短板,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服务中心平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沼液就地消纳、沼液异地配送等农牧融合绿色生态循环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700万元,建成8000立方米田间储藏肥池、3.17万米输液管网、29座泵房等农牧对接基础设施。

傅村镇大路沈村农户何祖卫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发展绿色农业带来的利好。他共种植桂花、香樟、紫薇等大苗500余亩。“自从把沼液用作肥料后,我家大苗长势很好,卖相也不错。现在平均每个月用量在200余吨左右。”他说,沼液营养好,而且配送方便,打个电话,槽罐车就会上门服务。

在金东区农林局局长叶龙看来,发展绿色农业得从源头抓起,做好“改、培、保、控”四篇文章,“改”就是改良土壤,“培”就是培肥地力,“保”就是保水保肥,“控”就是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及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目前,在江东镇金刚屯畈蔬菜基地,全套农产品安全检测设施已搬上了田间地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正用“火眼金睛”时时盯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发展绿色农业,只要我们的农业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更加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就能让生产、消费两端及农民、市民两方面双双得到实惠。”叶龙说。如今,金东区向绿色农业转型中已发生了蝶变:以江东、多湖为核心,东孝、澧浦、塘雅、曹宅为集聚辐射区的城郊蔬菜产业基地已然形成;借着畜禽污染整治,源东正全域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昔日杂乱无章的畜禽养殖地块上已立起了一座座钢架大棚,“百合园”内特高宁、索尔邦等30万株百合悄然绽放;“牡丹园”内也花开正艳,并新种了猕猴桃、樱桃等新品种400余亩,更新了蟠桃、油黄桃、国庆桃等6个桃品种800余亩。此外,“茶花园”已完成了项目前期对接,不久后将进场建设。“源东乡走了很多弯路,发展绿色农业才是根本。”源东乡乡长任魁感慨,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从桃品单一到身价倍增,从“桃花一现”到满目皆景,从赏花摘桃到民宿爆满,源东农业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叶龙说,下一步,金东区将继续厚植优势、补齐短板,依托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全市智慧治水信息化建设平台,构建一个覆盖农业“两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养殖场治污设施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六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有效的动态监管。

(记者 黄贲 报道组 周建福)

强化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两区”升级版

以往说起传统农业,人们总喜欢用“脸朝黄土背朝天”来形容耕种的艰辛;现如今却有一波又一波的人,带着技术、文化、理念前往农村“掘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几年在金东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沃土上,这样的身影越来越多。

近来,位于多湖街道万景创意农业观光园的主人颜晓刚心里偷着乐,因为私家厨房内的24口土灶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每逢节假日,就被早早地预订一空。用着大铁叉、铁皮勺、火铲等工具,烧一桌原汁原味的农家饭,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已成为不少市民休闲放松的新方式。颜晓刚说,观光园集蔬果采摘、花卉欣赏、果蔬配送、农事体验、婚礼婚庆、休闲旅游等于一体,市民在每一个项目体验中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快乐。去年500多亩连片土地完成流转后,他还建起了连片大棚,番茄、西瓜、黄瓜等蔬果的销路眼下都很稳定。“不仅卖产品,还要加强融合卖风景。”颜晓刚说,一改以往农业功能较为单一的限制,未来园内还要开发七星塘、梯田式花海、野林烧烤等项目,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配套设施齐备、多位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十二五”期间,该区共完成1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面积达1.93万亩;完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和5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区面积5.2万亩,其中玻璃温室、连栋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3.9万平方米,为农户丰产丰收增添了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站在新的起点上,金东区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更大的“野心”,就是将一个个园区串珠成线,编织更多大规模的农业产业集聚区,通过建设“城郊蔬菜产业集聚区”和“源东农业经济强镇”,强力打造“两区”建设升级版。为此,今年该区已画好了发展图景,一方面,重点抓好塘雅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逐步铺开,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以江东、多湖为核心,东孝、澧浦、塘雅、曹宅为辐射区,集聚各区块资源要素,提升产业规模。此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源东产业布局,把源东打造成“季季有绿、季季有花、季季有果”的特色农业小镇。 (记者 黄贲)

搭“互联网+”便车 拥抱农业电商新时代

既想在家开伙,又懒得去菜场买食材,这样的困扰现在已得到解决,只要动动手指,各种蔬菜水果、海鲜肉类甚至粮油调味品等,统统都能送货上门。不久前,一个名为“我爱我家”的微商平台推出后,订单接连不断,这种线上点单、线下送货的新模式颇受消费者青睐。

面对生意的火爆,“我爱我家”创始人应金堂并不觉得意外。“‘互联网+’发展是一个新趋势,发展农业也可以搭乘这趟便车。”应金堂说,一年前,他经营着一家养鸡场,但总要为销路犯愁,上门推销没少吃“闭门羹”,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在朋友圈推销土鸡蛋,没想到反响很好,朋友带朋友、口口相传,订单纷纷主动“找上门”。“光卖鸡蛋太单一,何不打造一个‘不出门的菜市场’?”说干就干,应金堂和朋友快速创建了“我爱我家”微商平台,除了线上销售外,还在市区3个社区内设了实体店,方便有需要的顾客上门提货。

通过发展电商成功寻求致富路的还有东叶村的不少农民。“只要到电商服务站扫一扫二维码,足不出户也能买到实惠的农产品。”源东乡新梅村村民金旭伟是村里的第一批电商,他说,以前农民们需要自己为农产品寻找销路,现在有了电商服务站,大伙不出门就能赚钱了。金旭伟口中的电商服务站是今年金东区推进“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有8名电商进驻,其余的农户也跃跃欲试,纷纷想来学习取经。

近年来,金东区将农业电商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完善配套、组织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其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助推的共同作用下,全区共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点170个,已有电商40余家。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探索实体门店与电子商务结合、线上与线下联动的“O2O营销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困局,其中农林产品通过“O2O”线上线下销售交易达9.5亿元。接下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金东区还将加强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基础配套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电商发展生态链。

(记者 黄贲 报道组 程梦倩)

助推农户转型转业  拓宽更多致富新空间

施现生是源东乡丁阳岭村“丁阳岭采摘园山庄”的负责人,忙完前阵子桃花节的生意后,他现在也空不下来,因为来农家乐吃饭休闲的客人络绎不绝。“饭菜便宜,口味地道,下次还会再来。”两名正在结账的客人说。

开农家乐还能赚钱?3年前施现生不曾想过,那时他还是源东乡有名的养殖大户。2013年,施现生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拆除了3000平方米养猪场,成了一名“失业猪倌”,正在彷徨时,他想到乡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于是把握机会,建起了集民宿、农家乐、水果采摘园为一体的休闲山庄。

养殖场关停后靠什么谋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消化?跟随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金东农民走上了“大众创业”之路:曹宅横腊村、山下洪村,孝顺白溪村等地的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来料加工几乎村村全覆盖、人人都会做……为了帮助更多农民创业转业,金东区以明确导向、适应市场需求为原则,将“金东家政”和“电子商务”项目作为培训重点,实施“菜单式”培训,且与该区妇联、网络经济局、团区委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开设的农民创业培训班已覆盖所有乡镇。

培训方式对路,跟踪管理也得跟上。为拓宽就业渠道,金东区建立了人才信息数据库,对培训人才实施跟踪管理。“我们注重职业介绍、信息发布、报名登记和跟踪服务等工作,方便将培训的优秀人才及时向用人单位输送,实现用工需求、农民培训与择业就业的高效衔接。”金东区农办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金东开设农民创业培训班106次,培训农民4069人次,带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记者 黄贲 报道组 程梦倩)

生态与效益并进  描绘美丽牧场新蓝图

4月19日上午,曹宅镇百合塘村的百合生态养殖场,工人们正在忙着铺设草皮。“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建设美丽生态牧场,以环境改善和设施提升为抓手,预计总投资80万元,截至目前,已投入40万元。”牧场负责人蒋建良说,眼下他们正在对绿化进行提档改造,已完成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

走进厂区,高大挺拔的银杏、造型独特的罗汉松、修剪整齐的茶梅等生态化的元素扑面而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这一幕出现在养殖场。“这里之前的整体环境可称为脏乱差。”蒋建良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大变样了,不仅空气干净清新了许多,而且还实现了弃物资源的再利用,他们将干、湿粪便供给附近山地作为肥料,生态又环保。截至目前,该牧场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300余米,新建沼液池800立方米,拥有黑膜沼气池1个、高压水泵一座、沼液管近2000米。

今年以来,金东区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建设和“五水共治”战略部署,把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新引擎,并列入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畜牧业“五大工程”建设,拟订了《金东区美丽牧场建设方案》等文件,努力打造全区畜牧业发展新亮点。以“规范、生态、美丽”为内涵要求,通过设施改善、制度规范,环境洁化、绿化、美化等方式,推进养殖环境改造升级,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生态养殖。

“今年计划实施10个美丽生态牧场建设主体,构建畜牧业的新常态。”金东区畜牧局副局长郭建平表示,通过政府引导、主体对接、市场运作、政策补助等方式建设美丽生态牧场,能颠覆传统印象中臭味漫天、污水四溢等脏乱的形象,以“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标准化模式,描绘美丽牧场新蓝图,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的格局。  来源: 金华新闻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bevitor伟德国际1946官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1946伟德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