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市主要依靠调引黄河水和开采地下水支撑全市各类的供水需求,但随着用水量的增大、水污染等现象的出现,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渐渐凸显。南水北调工程使我市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本地水 “三源”供水保障,对确保用水安全,提高供水保证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过去,“与君共饮长江水”在德州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2015年底,随着德州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的完工,德州人终于用上了长江水。长江水到达德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困扰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本地水“三源”供水保障。去年,我市华鲁恒升集团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用了1000多万立方米的长江水。
续建配套工程建设领跑全省
德州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分为4个供水单元,分别是德州市区供水单元、武城县供水单元、夏津县供水单元以及旧城河供水单元。其中旧城河供水单元涵盖平原、陵城区、宁津、乐陵、庆云5个单项供水工程。整个工程自2012年12月开工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克服土地征迁、灌区影响以及冬季施工等困难,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经过了3年多的紧张建设,全市完成新建、改造引水线路总长243.79千米,新建水库6座、泵站13座,埋设供水管道172.48千米,总投资24.1亿元,基本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及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被评为“国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进集体”。
8个县市区可引调长江水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调度, 2013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首期调引的3400万立方米长江水到达山东。
我市处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最北端,长江水通过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流入我市武城县的大屯水库。之后,再通过全市有关河道和管网,调送各县市区。目前,我市武城、夏津、平原、德城、陵城、宁津、乐陵、庆云8县市区可以引调长江水。“多年来,我市主要依靠调引黄河水和开采地下水支撑全市各类的供水需求,但随着用水量的增大、水污染等,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渐渐凸显。”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于富斌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使我市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本地水‘三水源’保障,对确保用水安全,提高供水保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依法管理保障水质和安全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经济效益、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以2015年颁布的《山东南水北调条例》为依据,采取强有力措施,依法运营、管理长江水,确保质量和安全。
重点强化南水北调沿线水生态保护,确保水质安全。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范围划入生态红线,红线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时刻关注各出水口和引水口是否有污染物、放射物、废液废渣等,确保水质安全。按照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目标要求,进一步健全制度,理顺机制。每月一次对全市配套工程进行执法巡查。同时,做好配套工程运行、调水衔接、工作协调等工作,逐步提高消纳长江水能力,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长江水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长江水的高效配置。 来源:德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