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卫生间还是厨房,摆满了储水的容器。刘柏煊摄
“从周三晚上到现在,已经停了两天了。这大夏天的老是停水,太不方便!”上周五,本报接到市民李先生来电,反映自己居住的管庄西里64号楼一直依赖附近的自备井供水,每年一到夏季用水高峰,停水便成为“家常便饭”,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近5年之久。
为储水锅碗瓢盆摆一地
高峰或断水或涓涓细流
8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现场了解情况。管庄西里64号楼位于管庄丁字路口向西约500米的朝阳路北,这一栋楼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有6个单元、约100户居民。
在64号楼2单元5层住户王女士的家中,记者看到,为了储水,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用上了。在厨房里,满满当当的两锅水是储备着用来煮饭的;在卫生间中,四个脸盆摆开阵势,正等待着依次被灌满。脸盆里的这些水是准备先用来洗衣服然后再收集起来冲厕所的。
记者采访时并非用水高峰,打开居民家的水龙头,虽有水,但水流不大。王女士说,每年一到夏天,整个居民楼就频繁遭遇停水,平均一个星期停个三四次,几乎每次都超过6个小时,并且均无事前通知,“三层以下还有点水,打开龙头只有筷子一样细的水流。三层和三层以上,一滴水都没有。”
记者从该楼老住户邱女士处了解到,64号楼和附近的65号楼均由中建一局五公司开发,建于1998年前后,分别用作员工宿舍和商业用途。由于管庄西里地处市郊,当时市政供水管网覆盖能力有限,因此该地区一直以来主要是自备井供水。开发商最早在65号楼的北面开凿了一口自备井。“但水质不好还有异味,大家不敢用更不敢喝啊!”在居民们的要求下,大约5年前,中建一局五公司与附近的管庄村协调,64号楼改由管庄村的自备井供水,65号楼则依旧沿用原先的自备井。
自从把用水源改为管庄村的自备井后,水质虽好了,但水量不足的情况也出现了。
老小区物业管理乏力
居民急盼置换自备井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入口的半空中纵横交错着数十根电缆,小区内的直饮水机上布满灰尘已经废弃。沿着小区入口东侧道路来到楼门口,便能看到一堆装在编织袋中的建筑垃圾,占据了小区北围墙的墙根。“除了有一个老头在这儿做日常保洁,还有一个管道工修修水管,物业就没人在这儿了。”李先生说。
居民们告诉记者,64号楼的物业管理服务一直由朋佳物业公司负责,该公司的前身是中建一局五公司的物业管理分公司,现在则是一个独立的民营物业公司。该物业公司管理的绝大部分小区都位于定福庄一带,64号楼是在管庄西里地区唯一的“散户”,所以该物业公司也未在小区内设立办公室或是安排专职负责人。作为一个老旧的居民小区,64号楼的物业费长期维持在每平方米每月0.5元。
在最近5年的时间里,居民们多次向物业公司和中建一局五公司的房管科反映过小区供水不足的情况,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居民们也商量过,能否请求上级有关部门优先考虑该小区的自备井置换工作,改由市政管网供水,以保证水量与水质。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记者采访当日还走访了周围的若干居民区。小区西侧和北侧仅一墙之隔的68号楼和46号楼也都是利用自备井供水,但水量充足。
水源已有管网明年覆盖
近期可建水箱错峰用水
管庄西里64号楼居民的用水难题该怎么解决?随后记者致电朝阳区水务局了解情况。供水科的工作人员回复说,他们已经多次接到管庄西里64号楼居民反映用水难的问题,该片区的自备井置换事宜已经纳入2016年的工作规划。
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自备井置换工作涉及“水源”和“供水管道”两个必要条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如期通水,“水源”问题已经得到保障,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市的自备井置换工程正式启动,并优先考虑朝阳区的置换工作。但是由于该地区没有大型的市政管线,一直普遍使用自备井供水。市自来水集团铺设管线需要一定时间,所以预计最快到明年才能完成管网覆盖,从而接通市政水。
远水不解近渴。目前管庄西里64号楼时常断水的问题怎么办?该工作人员表示,在短期内,小区供水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协调附近水源替代现有自备井水源,或者修建水箱实行错峰用水等措施进行解决。若物业公司和产权单位迟迟没有动作,水务局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来源:凤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