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是安徽首批PPP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合肥市首例公开招标的PPP项目,通过“固定土地转让价款”竞争“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方式选择社会投资人。国祯环保公司最终获得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特许经营期内运营管理资格。根据计划,该厂总投资10.54亿元,采用全地埋花园式设计,投入使用后,每天能有效处理20万吨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地表类四类水质标准;80亩的地面部分将建成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广场,最大限度集约用地,而细流和喷泉正源于处理厂净化过的水。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我省环境治理领域,“PPP”风生水起。
7月下旬,全省创新城镇环境卫生PPP模式论坛在合肥举办。300多名专家、业内人士聚集一堂,共话PPP模式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会长贾康认为,PPP模式的核心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国家鼓励推广PPP模式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从政府主体角度看,可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绩效和政府履职能力,有助于地方政府联通“全面小康”与“中国梦”。其次,与PPP这样的机制创新相对应,公众可以受益,资金使用性价比、综合绩效提高,实现“政府、资本与社会公众1+1+13”的综合效能。同时,PPP模式的兴起也为社会资本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与会专家表示,在环境治理领域引入PPP模式,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降低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实现高效环境治理,造福当地百姓。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人士透露,我省正按照“先试点、再规范、后推开”的工作思路,在多地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领域试点PPP模式,如马鞍山市城北污水处理厂、广德县园林绿化提升项目、金寨县工业园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我省将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类型,在城市道路、污水处理、环卫、垃圾处理、排水等方面选择一批项目,力求试点一个,形成一类标准的规范。
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等,是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研究领域,节能环保产业正成新兴产业。在PPP模式影响推动下,徽商银行、劲旅环境科技公司等20余家单位抱团成立环境产业联盟,将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借助PPP模式,推动环境产业发展,共护碧水蓝天。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