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 通讯员/卢绍琨 罗坚)为了灭蚊防控登革热疫情,最近广州水务系统向水体投放了一些食蚊鱼灭蚊。对此有质疑称投放外来物种灭蚊可能会造成生态影响。10月15日,广州市水务局表示,本次投放食蚊鱼主要是根据防控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分布范围,选择部分湖泊、水塘等适量投放,通过食蚊鱼摄食水体中的伊蚊幼虫孑孓,是防蚊灭蚊的方法之一。该局称,食蚊鱼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成为“定居者”已数十年,迄今为止尚未观察到对生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根据广州市水务局此前发布的信息,为配合全市统一开展的防蚊灭蚊专项行动,市水务系统采取了多项措施对供水、排水设施及沿河道两岸进行防蚊灭蚊,并在河道沿岸还开展了投放食蚊鱼的灭蚊工作。各区水务部门也在河涌等水域投放了大量食蚊鱼。
15日,有媒体报道称,食蚊鱼属于外来入侵物种,有专家认为投放食蚊鱼灭蚊可能会挤占本地生物生存空间,并带来未知危害。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表示,据相关专家的研究,食蚊鱼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原产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宾引进我国,在杭州西湖放养,后来其栖息地不断扩大,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成为“定居者”已数十年。而这次投放于广州相关水体中的食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