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网8月28日讯 每当夏季到来,居民生活用水开始增加,往往给泉州市自来水供水系统造成不小的压力。今年6月,泉州市自来水公司为应对夏季用水高峰到来,通过跨江管道,实现由晋江南岸的金浦水厂向晋江北岸中心市区调水,保障了中心市区、北峰、城东、洛江和台商投资区的供水安全。
同时,北峰加压站投产,保障北峰、洛江片区用水。东海加压站改扩建完成,送水规模已由原来的7万吨/日,提升为11万吨/日。
泉州实现“南水北调”
每日跨江调1.8万吨水
“南水北调”供水项目,主要是利用跨晋江的两条输水管道,将南岸金浦水厂的水供至北岸,通过田安路南拓段给水管,西与江滨北路管道连通,东与宝洲街南侧的给水管连通,并通过泉秀街的给水管道与通港西街坂头桥处的给水管并网,以达到补给供水需求。
据泉州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用水高峰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月份,在此期间,晋江北岸供水以生活供水为主。该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北岸平均日供水为30.4万吨,6月为30.7万吨,到7月上升到了33.4万吨。其中,最高峰出现在7月22日,该天供水量达36.9万吨。
目前,泉州市区南北两岸总供水量约为每日42万吨,晋江南北两岸分开供水。北岸供水的两座水厂——北区水厂和泉南水厂,设计日供水量为25万吨,夏季超产后为33万吨左右,高峰缺口仍有1.8万吨左右。
而晋江南岸由金浦水厂供水,供水量为15万吨/日。为了缓解晋江北岸夏季用水吃紧为题。今年6月14日,泉州市水司首次通过跨江管道,由晋江南岸向晋江北岸供水(包括泉州台商投资区),日调水量1万~2万吨,有效补充了北岸用水缺口,保障了市民生活用水。
“今年‘南水北调’实施后,最高一天向南岸调水2.7万吨,有效缓解了北岸缺水问题,满足了北岸用户需求。”泉州水司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没有南岸水厂的调水补充,北岸用水高峰时将产生水压不足现象。简单来说,“南水北调”就是将晋江南岸金浦水厂富余的水,引向晋江北岸(包括泉州台商投资区),补充北岸供水缺口。
据悉,从建成至今,跨江管道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水南调”,南岸缺水,建设管道,由北岸往南岸供水;第二阶段金浦水厂建成之后暂停使用;第三阶段全面负责泉州台商投资区供水,北岸用水紧张,重新启动跨江方案,实现“南水北调”。
北峰加压站5月投产
补给北峰洛江片区
三个水厂、四个加压站分布图
除了跨江调水,从供水源头解决问题外,泉州水司也陆续对东海、北峰、城东、清濛加压站进行改造提升,以保证各片区供水。
其中,新建成的北峰加压站于今年5月投产,该站设计规模15万吨/日,目前一期规模为5万吨/日。除了保障北峰片区的供水外,还通过朋山岭隧道,向洛江片区供水。
针对东海加压站,泉州水司也有不少措施。2013年,泉州水司投资对东海加压站水泵机组、变配电设备进行改造,公司还完成东海加压站进站管云鹿路DN800给水管道的连接工作,和疏港路南侧DN800给水管道连通工程。
2013年7月,解决惠安城南水厂产能不足,造成泉州台商投资区用户水压低、水量小的问题。原惠南供水公司供水网,全部由泉州台商投资区水司(市自来水公司控股)接管,实行由泉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统一供水。管网用户的并入,使东海加压站从原来日均供水约4万吨/日,突增到8万吨/日,导致东海加压站超负荷运行。
为了加快供水安全系统建设,解决泉州台商投资区供水紧张问题,去年,泉州水司对东海加压站进行了改扩建,增设加压站双电源,更新变配电设备,增大配电设备容量。同时,对送水泵房机组更新改造,提升送水量。今年6月,东海加压站改扩建完成,加压站送水规模,已由原来的7万吨/日,提升为11万吨/日,东海及台商区的供水更有保证。(苏桐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