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一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内网系统,所有的环评申请都在网上提交办理,我得把好这第一关。”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钱杨告诉记者,“企业催着我们,系统也督促着我们呢,限期办理完成,一切流程电子化,马虎不得。”
搭建内网系统、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足不出户,发个短信就能打开家中的电视;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商品就会送货上门。短短数年间,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出现及发展,使信息化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梦”的架构中,信息化犹如中国梦之翼,是一对“隐形的翅膀”。信息技术无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多年来,我国环境信息化工作秉承信息强环保的理念,围绕环境保护管理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公开发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支撑和推进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监测、生态保护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正处于跨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控制总量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难度大且进展慢。如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使信息化真正成为环保决策的支撑手段,成为摆在眼前一道待解的命题。